當前位置: 九九免費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18節 鏈條

《伐清》 第18節 鏈條

最後跟著譚弘在江岸被捉的幾十個人早就被捆得結結實實的,聽到周開荒的命令,士兵們就把這些人拉出來。對於剛纔那些垂頭喪氣挖坑的俘虜來說,這批人不但是他們識的,也是他們往昔羨慕的偶像和鬥的目標。

“一會兒你們給他們填土,算是送你們的老長最後一程。”等這批人都被拉到坑旁邊以後,李星漢就上前給俘虜訓話。

“原來不是要坑我們啊。”聽了李星漢的話,挖坑的俘虜們立刻反應過來,方纔還以爲命不保的普通清軍士兵,有不人發出慶幸的嘆息,也有人向發佈命令的李星漢說一些恩的話。俘虜中間比較機靈的注意到了李星漢、周開荒對鄧名恭敬的神態,在心裡暗暗猜測鄧名的份,這些大難不死的人趕表達他們的激,言語間盡是對韓王世子仁慈和寬宏的奉承。

李星漢的臉上出些驕傲之,自己跟涪侯學了這些年,今天在大家面前也了一手。周開荒暗暗佩服,把李星漢這個收復軍心的好辦法記在心裡。

和他們不同,鄧名聽到這些稱頌時卻只是到荒謬。那些帶著傷痕的臉,充滿了恐懼、痛苦目的眼睛,他們裡卻高聲喊出一些恩的話,鄧名在心中慨道:“我記得有一個詞斯德哥爾綜合癥,說的就是有一些被挾持的人質,在極度恐懼下生存了一段時間以後,會把挾持他們的匪徒視爲首領,真心實意地爲劫匪出謀劃策,甚至視劫匪爲恩人,把劫匪的利益置於自己的利益之上。據說這種怪現象的出現還是很有道理的,源於一種生的本能,因爲人不能永遠地在恐懼和力下生活,不然自己就會崩潰,所以當現狀無法被改變後,人質就會補償地寧願相信劫匪是好人,是自己的救星,發自心地激他們殘暴之餘的某些非惡行,從而維持自己神上的平衡。”

對面的人都是叛國的敵人——鄧名覺得不管怎樣對面的士兵都逃不了一個叛國罪。不過無論是這些普通士兵還是譚弘的親衛,鄧名都不願意在他們放下武後再進行殺戮,決心堅守自己把他們給文安之的諾言。

這幾十個被綁到坑邊的譚弘親衛比之前那些俘虜要勇敢很多,鄧名注意到雖然他們一個個臉煞白,但是並沒有人發出悲聲或是哀求活命。有幾個人的目剛接到鄧名的時候,含義複雜地閃了一下,但還是主避開,不願意讓鄧名誤會他們在哀求一條生路——鄧名覺最開始確實是有這意味在裡面的。

倒是他們的指揮譚弘大放悲聲——他被明軍拉來觀看,見明軍要把他的心腹統統死,作爲一個侯爺的譚弘竟然嚎啕起來:“是我對不住你們啊!”

藉著火,鄧名看到周圍的明軍士兵臉上滿是快意的復仇之。譚弘的營牆上懸掛著許多重慶之戰明軍潰兵的首級,明軍進營後才把他們取下來,準備讓他們親眼看見明軍宰了這些叛徒後再予以安葬。明軍士兵很清楚,若不是今日全軍取得勝利,自己的首級也會排著隊地掛在這堵營牆上。

這些向俘虜的仇恨的目,還有他們見到譚弘失態後的快意笑容,讓本來打算出言勸解的鄧名猶豫了一下,但是考慮再三,他終於還是開口,對邊的軍們說道:“我們不是答應降者免死麼?”

“殿下……鄧先生打算放這些賊子一條生路?”這句話讓李星漢有些吃驚,他愣愣地看著鄧名。

“叛變投敵,死罪難逃,就是文督師也不會放過他們,”鄧名解釋道:“我們就把他們給文督師好了。”

“既然是死罪難逃,那我們替文督師把這事辦了,不就得了?”李星漢仍相信鄧名是個不願意吐份的宗室,一般的命令他都會服從,不過鄧名眼下的要求實在太出乎李星漢的預料,他忍不住說出自己的理由:“還可以省些糧食。”

“首先只有五十個人,到奉節也沒有多遠的路了,省不了多糧食;其次,他們放下武,讓我們避免了死傷,我們那些弟兄的命還不值得這點糧食和他們幾天的命麼?也算是公平易。”見周圍的人張口做出要爭辯的模樣,鄧名加重語氣道:“最重要的是,我們答應了他們,不是嗎?我們許諾了。”

“鄧先生,我們又不是商人,守諾幹什麼?兵不厭詐,我們當兵的豈能信守諾言?”這次出聲的是周開荒。

不錯,商人、平民需要信守諾言,可軍也是,當的那裡還需要守諾啊?周開荒反對鄧名的做法,他覺得鄧名的理由很可笑,做的人尤其是軍還守諾,那不是不務正業麼,需要的明明是謀略嘛。

“可是我們答應他們了,如果一定要想節省糧食那就放人。”

鄧名堅持自己的觀點,要把這些俘虜帶去文安之的大營再做置。如果軍們不肯拖累,那就把這些人就地釋放。他勸說道:“這天寒地凍的,就是放他們走也未必就能活下去,起碼我們沒有殺俘。如果他們能活下去對我們也有好,他們一定會到宣揚我們言而有信,放投降的人一條生路,以後敵軍於下風的時候也會投降,不跟我們拼命到底。難道非得把敵人得狗急跳牆纔好嗎?”

在明軍軍們看來,釋放俘虜無疑是匪夷所思的想法。其他的人還好說,譚弘的心腹怎麼可以放?

周開荒則是誤會了,以爲鄧名覺得譚弘的這些近衛不錯,有心想招攬幾個。周開荒覺得這事不會功,不過若是不去試試,估計鄧名也不會死心。於是周開荒就轉去招呼那些馬上就要被埋的傢伙們,勸他們棄暗投明,爲鄧名效力。

不出周開荒所料,果然沒人應承,有的人甚至還懷疑這是貓捉耗子的遊戲。譚弘的近衛都得過譚弘的厚恩,到優厚的待遇,是譚弘費盡心思籠絡的死黨,這些人就算投降了也不會有人敢用。更不敢說待遇可以和譚弘給他們的一樣好——就算能給,那又置自己原來的心腹於何地?

有的人先哄騙俘虜逗他求饒,然後奚落一番才死,這種事不是沒有見過。若是不赦免譚弘,這些近衛也就不會有活路,明知這點所以他們統統不降。

更有幾個人對周開荒的話做出了激烈的反應。比如今天從始至終守在譚弘邊的那兩個侍衛本來就不同意譚弘投降,跟著一起投降是出於服從,也是想爲譚弘增加些活命的機會——如果譚弘的實力完全覆滅了,那麼按照慣例不會得到赦免,但如果還有相當一部分忠於譚弘的人存活,而朝廷又想利用這力量的話,也許會考慮赦免譚弘——機會雖小但終歸是一線生機。

這些人對被死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聽到勸降聲後紛紛發出不屑的冷笑聲。其中一個高聲道:“我這條命就是侯爺給的,也賣給侯爺了。”這人一邊說著一邊就從隊伍中躍出,跳進一個坑中,躺在坑裡喊道:“填土吧。”

有這個人帶頭,又有幾個對譚弘死心塌地的傢伙跟著一起跳進了坑裡,在坑底躺著,齊聲大:“侯爺,我們下輩子還跟著您!”

作爲同樣駐紮在萬縣的軍隊,譚文的部下對譚弘部隊的況瞭解不,當即就有人告訴鄧名和周開荒,領頭跳進坑裡的那個人是世中父母雙亡的孤兒,被譚弘養長大,跟著譚弘打仗,在譚弘邊工作,擔任一個職務,是譚弘幫他尋覓媳婦家立業。這種養子極聽說過有叛變的,都是對養父將領忠心耿耿、惟命是從。

周開荒和李星漢的況也差不多,雖然他們倆知道自己的父母出,但從小到大也一直到各自頂頭上司的照顧,同樣是最信賴的一批心腹。聽了介紹後,周開荒豎起大拇指,大聲稱讚道:“壯士!拿酒來,我要請這些個跳坑的壯士滿飲一碗。”

李星漢對周開荒的提議同樣非常贊同,雖然是敵人,但這樣的忠義之士還是要表彰的。跟著稱讚了幾句後,李星漢回頭向鄧名。李星漢從小接的教育就是培養這種爲主盡忠的神,以他想來,鄧名也會稱讚這種忠誠行爲——畢竟沒有人喜歡叛徒,不是嗎?

但鄧名的臉上卻沒有毫的讚許之。將前因後果聽明白後,鄧名對這種行爲有一種說不出的厭惡

他首先聯想到的就是陳公博這個大漢。陳公博遠沒有像汪衛對日本那麼親,但是他自詡過汪衛很大的恩惠,所以無論汪衛讓他去做什麼,他都會忠心不二。爲了兩個人的私,陳公博可以背叛國家,毫無愧疚地對自己的同胞白刃相加,這在現代人眼裡只可能有一個評價,那就是:人渣敗類!

“把他們從坑裡拉出來。”鄧名再開口的時候口氣變得冷冷的:“不許給這些人敬酒,更不許給他們吃飯,不過還是不殺他們。我既然答應繞他們一命,就一定會饒的。”

鄧名向愕然的周開荒解釋,信守諾言是爲了在以後的戰爭中便於勸降,而不是對這些戰俘心存善意——之前鄧名其實是有的,但是現在散去了不。他能夠理解這個時代的人的思考方式,但難以茍同。

“既然你們都說我是宗室,那我就索裝到底了!”鄧名心裡這樣想著,把理由解釋清楚後,不由分說地直接下令:“把他們都拉回去看好,把這些坑都填上,沒有我的命令不許擅自殺人!”

發佈完命令後鄧名打算離去,見李星漢臉上還是頗有不滿之,突然心生一念,問道:“若是涪侯決定和新津侯他們一樣背叛朝廷,李千總你會附逆嗎?”

這個問題讓李星漢一愣,張口結舌無法回答。

譚文是李星漢的恩人和長,是李星漢效忠的對象;而朝廷對李星漢來說則是一個很模糊的形象,作爲一個軍人,讓他爲了一個模糊不清的形象去反抗、懷疑恩威並重的長,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對李星漢來說,譚文說的一切都是對的,譚文的命令他理解要服從,不理解也要服從。或者說,只有先服從,然後再去理解命令。

“封建帝制啊。”鄧名心裡嘆了一聲。

他突然意識到,或許闖營、西營也同樣,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效忠的對象,然後級級向上,最後集中在帝王上。封建制度下的道德觀和公民社會是完全不同的。

鄧名記得,蓋世英雄岳飛的忠君思想被歷朝歷代歌頌,嶽王即使明知皇上是錯的,也要無條件地服從。他明知皇上要葬送北伐大業也毫不反抗,爲了保證皇上的意志能完全執行,嶽王被捕的時候還把軍隊中自己的兒子和心腹一起帶走,不讓他們有反抗的機會,給皇上減顧忌和障礙,聽任皇上收拾自己、破壞北伐。結果岳飛和他的兒子一起遇害。這種被古人讚歎不已的忠誠在公民社會只有一個評價:愚忠——是英雄的不足而不是長

鄧名之前的好心散去大半,走回自己營帳的路上默默想著:“以前我還不覺得,來到這個世界,我才明白五四運是如何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決石友三的時候,再沒有人覺得他部下是背主忘恩了吧?槍斃大漢陳公博的時候,也不會有壯行酒吧?”

鄧名走後,周開荒很不願地命令把犯人又都關了回去。雖然不贊同鄧名的命令,不過現在鄧名的威信這麼高,地位也在自己之上,周開荒不會爲了這麼幾個俘虜去違揹他的意思。

“君無戲言!”片刻後,認定鄧名是三太子的周開荒又嚷嚷起來,他自認爲終於想明白鄧名的心理了。

沒錯,鄧名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宗室子弟,雖然不一定是崇禎孤,但看起來也是個親藩大王,那麼他顯然就要遵循一些與衆不同的行爲規範。周開荒不次從故事和戲劇裡聽過“君無戲言”這個詞,他把這個詞和鄧名對承諾的堅持聯繫起來了。

“啊!不錯!”李星漢也恍然大悟。

鄧名雖然不承認他是三太子,但周開荒認爲他其實就是,而且遲早有一天會真相大白。若是今日鄧名毀諾,自然是令他自己蒙。想通這點後,周開荒也就不再對鄧名的命令耿耿於懷——這倒是證明他老周在晚宴上不是信口開河的新證據。

李星漢在逃亡的路上只想著如何千方百計領著兄弟們返回萬縣,沒有時間考慮今後的前途,今晚的大捷讓李星漢稍稍減輕了心裡沉重的負擔。剛纔鄧名的問話了李星漢的心絃——之前他一直無條件地服從譚文,和這個時代所有的人一樣,他選擇了一個效忠的對象,這個對象需要足夠近,讓他能夠接命令、作出報告;需要比他地位高,讓他能夠心服口服。

在封建帝制中,只要是個不想謀朝篡位的人,他就需要這樣一個效忠對象,李星漢現在失去了效忠的對象,被鄧名順口一問,李星漢心裡立刻變得空的,沒了著落。這種效忠鏈就像是拴住風箏的線,從至高無上的天上傳到天子、朝廷手中,然後一級級地傳遞下來,當人在這個鏈條上時,好像就找到了自己在整個社會中的位置,而失去了它之後,李星漢就覺自己好像是水中的浮萍,被社會所拋棄了。

這種覺就類似於公民社會中的失業,失業就是社會不需要一個人的勞,因此他到自己被邊緣化了,沒有價值;在這個封建時代,如果沒人需要李星漢的效忠,那他就會到自己被邊緣化了,他也確實是了邊緣人羣中的一員。

不僅自己需要重新找到位置,李星漢的部下們也不願意做一葉浮萍,李星漢必須要迅速地給自己重新找到一個效忠的對象,把自己穩穩地重新鎖在效忠鏈上,這樣他和他的部下們心裡才能踏實,才能重新到自己在這個天下、這個世界中的價值。

不同於忙忙叨叨的周開荒,或是茫然無助的李星漢,趙天霸聽到這個詞之後變得更加憂慮,剛纔他從營帳裡出來看熱鬧時鄧名已經走了,正好趕上李星漢吐出“君無戲言”這個詞。

“若是晉王殿下沒有了擁立之功,那將來晉王在朝堂上就不會像今天站得這麼穩了,而且晉王幾次擎天保駕之功,也就不會被記得了。”趙天霸被牢牢鎖在晉王——永曆天子這條效忠鏈上,而那些闖營的人都不是,如果能夠自己擁戴一位天子趙天霸覺得他們多半會樂觀其

幸好,奉節的文安之也是永曆朝廷的人:“等到了奉節,我一定要向督師仔細彙報這件事,三太子對皇位的覬覦之心,已經是毫不加掩飾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