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攸的話,辛毗卻再一次搖頭反對,道:“話雖如此,卻是不可大意。”說著,他又轉頭看向袁紹道:“大王,依微臣之見,最好是派一員大將前往常山郡,防備黑山賊有異,界時若是影響到了燕國的戰事,那就悔之晚矣。”
許攸聞言,臉頓時沉了下來,辛毗竟然是再三的否定自己的話,讓他一下子覺得很是惱怒,正開口之時,辛毗又開口了:“許大人不必掛懷,本只是就事議事,並非有意針對大人,爲國尉,吾需要考慮全國兵馬調配安排。”
許攸聞言,心中雖然惱,卻不得不向辛毗拱手一禮道:“國尉大人一心爲國,下啓能不知。”
袁紹這時也開口道:“此事許卿也向孤說起了幾次,如此看來,確實如同辛卿所言,黑山賊卻也不得不防,以卿之見,兵馬該當如何佈置爲妥?”
辛毗沉思片刻後,道:“依大王先前定下的方略,明年的戰事將分爲涿郡和鉅鹿兩個方向,只是如今看來,還需要增加常山郡一個方向。”
說到這裡,辛毗與一干人都擡頭看向了高幹,若說袁紹屬下的一干大員當中,最爲尷尬的人非高幹莫屬了,雖然他頂著一個常山太守的名頭,但是如今常山郡的絕大多數城池包括郡城都在黑山軍的控制當中,他只是一個空頭太守而已,就連他的駐地也是在鉅鹿郡的下曲城,再加上中山國的毋極,以及從黑山軍手中搶下的九門還有南行唐和上曲,如今他堂堂常山太守控制下的城池就只有五座,這其中還有兩城是從其餘兩郡手中借來的。
看到衆人看向自己的目,高幹也不由得面紅耳赤,訥訥無語。
好在辛毗也沒有在這個上面多做停頓,繼續道:“以微臣之見,此番兵馬尚需要做一點小的調整。”
說著,他走到地圖面前,指著幽州的位置向衆人解說道:“幽州方面,大王親征,所以除去三萬羽林軍步卒外,還有兩萬河北羽林騎兵。再加上鞠義將軍的兩萬先登死士,以及先行集結的五萬銳戰兵,足有十二萬大軍,所以驍騎將軍麾下的三萬河北騎兵當中,可調出一萬騎兵,其中有五千調常山,另外五千則歸良將軍麾下,派往鉅鹿。”
“如此算下來的話,整個幽州戰事,是銳戰兵便有十四萬之衆,再加上涿郡和周邊幾郡調的郡國兵和輔兵,整個大軍足有二十萬之衆,將領方面的話,有平北將軍文丑、徵虜將軍韓猛、鎮軍將軍鞠義、驍騎將軍蔣義渠四員大將,完全能夠達到大王畢其功於一役的目的。”
“而在西南面,面對唐軍的方向,由平西將軍良、中堅將軍朱漢、左軍將軍焦,率領銳步卒五萬,河北騎兵五千,再加上良將軍本部的五千騎兵,應對唐軍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說到這裡,辛毗又把目放到一西面的太行山方向,道:“至於常山方面,微臣建議由遊擊將軍張南率領大軍前往,共有步卒一萬,河北騎兵五千,再加上高太守手中有兩萬兵馬,足以應對黑山軍可能的襲擾了。黑山軍多步卒而缺騎兵,五千銳河北騎兵足矣應對數萬黑山賊寇,如此一來,應該就是萬無一失了。”
辛毗的一番話,讓衆人都連連點頭,袁紹也對此到非常滿意,這些將領的安排是他早就已經確定好了的,辛毗只是將原來也一同率軍北上的張南,調往了常山方面,雖然調走了一萬五千大軍,但是卻讓北上的大軍沒有了後顧之憂。
“好,如此,就按辛卿的安排,各部大軍當中,除去羽林軍、先登營和河北騎兵以外,其餘各部兵馬皆在年底之前抵達各自區域,明年開春以後,大軍便開拔北上。”袁紹最終拍板道;
“大王英明!”衆人一齊應道;
……
,王宮之,皇甫超博也在與郭嘉幾人商議軍。
“大王,若是嘉所料不差,如今已經基本上可以確定,明年魏國必定會對燕國用兵,而且估計兵力不會太。吾等該如何應對?”郭嘉道;
“以奉孝之意,該當如何?”
“救也不救!”
“救也不救?何爲救?何爲不救?”皇甫超博聞言,蹙眉問道;
“若是魏國出兵攻燕,作爲燕國的盟友,無論如何,吾等必須出兵相救,否則是置盟友于不顧,於大王名聲不利。但是卻也不能如前面幾次一般,傾盡全力相救了。”
“這又是爲何?”
“大王婁次損兵折將,拼死相救,到頭來卻一次次打斷了我大軍的既定方略,當初定下扶植燕國的目的只是爲了牽制魏國的兵馬,如今燕北郡與遼東屬國實力已經不容小視,再加上右北平、遼西和盧龍三郡也實力大漲,且三郡太守與吾等皆不同一般,所以不如……”
說到這裡,郭嘉做了一個以手割的姿勢。
皇甫超博見了,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如今公孫贊已經與自己有了隔閡,反倒是公孫範諸人與自己倒是關係很好,郭嘉的意思,倒不如坐視公孫贊父子覆滅於薊縣,然後順勢說得公孫範幾人來投,將右北平三郡掌控在手中,如此一來,幽州方面就有五郡之地納了自己的掌握當中,那樣的話,與袁紹軍對抗起來,反而比起公孫贊更加好作一些。
魯肅聞言,皺眉說道:“如此,真的好嗎?”
龐統卻同意郭嘉的話:“有何不可,公孫贊如今已經明顯不相信吾等,不,應當說,公孫贊已經完了,如今他連自己的親兄弟都不相信,寧願相信那三個結義兄弟,而且對那些與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的生死都是不聞不問,他的覆亡只是時間問題,既然如此,還不如讓右北平諸郡再保留一元氣,以便能夠更好的應對魏軍的攻勢。”
“此事倒亦是不可不爲,只是還需要好好謀劃一番,既能夠讓公孫贊走不出薊城,也讓右北平能夠多保留一些元氣和實力。”荀攸也在一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