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的灞橋兩側,前來觀看歡呼封禪儀式的士庶百姓如雲如堵,在短暫的休息中,皇帝下了輅車,卻看到旁邊的椑車。
椑車上裝著的,赫然是一副棺。
棺和外槨相對,所以形制看起來更小,更合皇帝的軀,上面的漆還十分鮮亮,所以皇帝活生生地看到這副棺,就如此出現在自己眼睛中,再想到自己於國門,看到跪拜下來的監國的太子,無邊無際的驚懼、惶恐頓時湧上心頭。
他有些激地詢問邊的禮部員,這棺是何!
「禮制,天子即位時即有椑車,每年漆一次,如天子有出疆事,則攜椑車跟隨。」
皇帝只覺得眩暈不已。
他在剛剛即位時,滿心想的都是駕馭天下,滿心想的都是文治武功,哪裏會想到在某個角落裏,在他登上這個國家權力巔峰的同時,有輛載著棺材的椑車,就始終在那,靜默地等著自己?
怕的就是天子巡狩時,在中途山陵崩,所以備下此。
所以秦始皇死的時候,發臭,李斯和趙高往「車」里填塞鮑魚來掩蓋味道,這車很可能就是椑車,也即是說始皇帝當時的可能已收斂在椑車中,而李斯和趙高對外誆騙說始皇帝還活著,還坐在自己車中。否則,若他們往皇帝的駕車裏老是塞鮑魚,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徒然惹人生疑?所以李賀「嬴政梓棺費鮑魚」的詩句,應該是符合事實的。
灞橋邊,皇帝忽然發了脾氣,說不要帶椑車上路,絕不。
然則左右都說,此舉是符合先前修撰好的封禪儀注的,陛下也不得不遵守。
皇帝開始歇斯底里起來。
「昔日玄宗皇帝巡幸太原時,過太行坂時,椑車曾被隘路所阻,玄宗皇帝便下令將椑車燒了,以求方便。陛下封禪華岳而已,距離京師不超過三百里,又未出疆,用此椑車何為?此真是修撰儀注的各員的失誤。」關鍵時刻,高岳來到,一錘定音。
柳宗元等急忙向皇帝和高岳謝罪。
高岳便請求皇帝,正式把椑車焚燒掉。
發完脾氣的皇帝,眼神複雜地著高岳,忽然又對高岳產生了種依賴的心理。
最終,一群神威軍卒舉起火把,對椑車拜了幾拜,便堆起火焰,將椑車焚燒起來。
不久,封禪隊伍進渭南縣,縣令來迎,皇帝和諸人在縣令的引導下,拜祭了渭南當地的地祇及先賢忠烈,然後以不擾民為由,車駕住宿於墳墓及佛寺之間,次日啟程便由渭南石橋,進到京東第一州,華州地界。
華州在渭水南,有華縣。
而太華山和華山,正在華縣之南。
黃河在華岳,由南北走向,而猛然拐向東面,河水自華岳當中而過,所以華岳自古以來就有傳說,它是被巨靈神劈開的,當然後來又演變為了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事前,朝廷已命華州當地員,並徵調陝虢、金商、陳許等地的神策軍卒,在金天王廟宇旁側,築起龐大的「咸林館」,以供封禪隊伍行宿之需。
待到皇帝隊伍進到咸林館時,華州數萬父老,無不拜倒在道路兩側,山呼萬歲。
因咸林館四周的田,不,甚至是華縣,或整個華州,馬上都要可以作為封禪的「湯沐邑」而免稅的待遇,據說皇帝臨幸前,這兒的麥田、桑田乃至林地,都賣到了往日三到五倍的價格,商賈和大族們趨之若鶩,而原本擁有這批土地的農人各個發了橫財。
接著在咸林館中,皇帝召集了隨行五品以上的員,開始核準封禪的路線。
儀禮使陸贄負責這一切,他當即稟告皇帝說:
君臣有別,華岳在谷七里,有石養父母祠,是無陡峭的高平地,圜臺和燎壇便設置在彼,由陛下和一二親近大臣攜天書至此致祭,行初獻之禮;而在石養父母祠下的寬闊谷底,則設封祀壇,由普王和通王領諸位人臣,同時行祭天的亞獻、終獻禮;
隨後陛下至金天王廟,行祭地之禮,並冊封金天王;
陛下宿金天王廟一日,次日登臨華岳西峰最高的「上宮」,在彼由司馬尊師的二位徒弟,及靈虛公主協助,設齋醮祭祀九宮之神,並奉還黃帛天書;
接著陛下便可以下山,回咸林館,接眾臣的朝拜,拔擢有功之人,封禪便可告。
皇帝最關心的,其實是登封時,「有一二大臣伴同」的人選。
皇帝想讓渾瑊伴同自己。
可大部分大臣不同意,理由是渾瑊雖然位高武隆,然則所謂親近大臣,必是曾擔任過樞衡執政的,渾瑊始終在各地方鎮理軍務,並不符合。
渾瑊非常憾,表示自己畢竟是個武人,哪裏懂得什麼禮儀,所以這次伴同陛下登封,只能敬謝不敏。
而韋皋也很謙虛地定下基調,稱我雖是中書令,但是個檢校,以示朝廷恩寵而已,並未在中樞執政過,故而也只能退避。
杜佑也沉默不語。
皇帝抖著,最終人選也就是杜黃裳、陸贄和高岳三位。
他的手指緩緩舉起,最終移到了高岳上。
然後又移到了鄭絪上。
「那就讓高郎、文明伴同朕,登封初獻罷。」
因為皇帝心中有個想法,他希高岳能好好地回答自己。
但皇帝最害怕的,依舊還是高岳,他期盼著,但更畏懼高岳口中的答案。
至於鄭絪,皇帝曉得自己和陸贄間永遠有裂痕,而鄭絪品還是純良的。
七月初九,華岳山下的咸林館,皇帝和眾臣無不沐浴齋戒,以準備來日的登封大禮。
皇帝所在的中殿,杜黃裳、陸贄、杜佑、高岳、鄭絪、韋皋等,先向皇帝進獻各地上來的靈芝紫草過萬枚,可以說鋪陳滿了整個殿堂。
而皇帝也賜予諸位封禪的禮儀衫,高岳接下來的章服,為毳冕、七旒、五章,並帶佩劍扈從陛下登封。
第二天,日未明,染霜華,整個咸林館,鐘鼓肅然齊鳴,皇帝頭戴通天冠,穿絳紗袍,坐在金輅車之上,其先下命:讓鄭絪奉玉冊、玉牒,先行一步登上華岳圜臺,做好準備工作。
鄭絪領命,又過半個時辰,皇帝及眾臣的車駕隊伍,從咸林館出發,開始往石養父母祠的方向前進。
趙子文是一個浙大的在校生,因為一次意外落水,來到一個是宋朝的時代,卻不是宋朝的國度,曆史的軌跡因何而改變? 秦觀,李清照,蘇軾一一出現,趙子文該如何與他們相處。 趙明城的牆角,該不該挖?可惜還是被趙子文給挖了,咱總不能讓李大才女守寡吧! 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就看小小書童趙子文如何穿越曆史忽悠忽悠古代人…… 是肚裡能撐船的宰相還是那個冷血英武的將軍?隻能說這個書童不是人……
崇禎十七年春,闖軍圍困北京城, 延續兩百七十餘年的大明王朝風雨飄搖, 當是時, 北有滿清多爾袞,南有黃虎張獻忠, 西有闖王李自成,東有海盜鄭芝龍, 值此危難之際, 醫科大學的大三學生劉鴻漸魂穿到一個破落的士族家庭, 靠著一百把AKM, 拳打內賊東林黨, 腳踢北蠻多爾袞,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怀揣著中興大明的夢想, 且看劉鴻漸如何上演一番波瀾壯闊的大明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