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順勢提拔了許多心腹和新人。
上朝時,大殿之上仍是熙熙攘攘,毫看不出剛了那麼多人。
天下是不缺人的,人多了,人才也多。
去了一批舊員,自然有新的補上來。
到了如今的地步,朝堂上先帝留下的勢力幾乎已經肅清。
饒是幾位未被牽扯其中的老臣,也主乞骸骨,請求告老還鄉。
皇帝都準了。
這幾日謝鈺頻繁宮,從皇帝的一點口風中推測出許多東西。
簡單來說,就是肅親王不甘心,更擔心自己死后皇帝會不顧先帝詔,尋機會將子孫后代都滅了,于是就把主意打到下一任皇帝上。
但當今心思深沉,本朝也沒有立太子的先例,肅親王不確定來日繼承大統的到底是哪位皇子,索廣撒網。
最后上鉤的就是皇長子和皇三子。
二皇子也曾被拉攏,但他自覺自己本事有限,更重要的還是覺得跟肅親王牽扯到一起不是好事,就給拒絕了。
剩下的皇子要麼躲,要麼自恃嫡出,瞧不上肅親王,要麼直接不摻和,要麼態度曖昧,在邊緣游離。
唯有皇長子和皇三子,眼瞧著當今年富力強,下頭的弟弟們就跟田里的麥穗似的一茬接一茬長起來,一算,等來日父皇退位,怕是他們也干不了,難免著急……
他們后又跟著許多大臣。
有先帝在時曾風過的,也有自以為有才華卻郁郁不得志的,還有許多不安分,想立從龍之功的……再算上幾家的母族,浩浩。
那黑船就是肅親王辦的。
在朝堂上爭斗,力之大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有人心堅定,自己能夠調節,可有的人卻不行。
抑或是他們沉迷于權勢地位帶來的掌控一切,縱他人的快/,難免有些見不得人的嗜好。
肅親王幫助他們維持,甚至慫恿著著,將這扭曲的好發揚大。
甚至許多原本沒經歷過這些的,也被明里暗里拉下水,留下把柄。
他們將那些孩子視為玩,凌/竟不足為奇。
更有甚者,還會挑選中意的子,去到荒野無人“放生”,自己則追在后面狩獵……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皇帝聽后心如何,可想而知。
他可以容忍兒子們爭斗,甚至也能一定程度上包容他們接肅親王的拉攏,將其視為考驗,但這種滅絕人倫和天的做法,已經不配稱之為人了。
肅親王府倒了,鐵帽子王沒了;
田家也倒了……
但謝鈺覺得不夠。
這樣就結束了嗎?
這難道不荒唐嗎?罪魁禍首、始作俑者,竟保全了后名。
若是這樣,公理何在,正義何在?
若世上真有,這樣的結果傳到九泉之下,那些枉死的將士們作何想?無辜牽連的百姓作何想?
謝鈺直接問了出來,皇帝卻反問他,“你想如何?你能如何?”
先帝已死,當年許多事本就已經蓋棺定論,再想重來,何其艱難!
哪怕肅親王和田嵩對當年之事稍微一點口風,他都能順著撕擼開。
但是沒有。
田嵩知道提或不提,田家都完了。
與其敗名裂,倒不如死咬著,好歹還能有個遮布。
而肅親王對先帝,是徹頭徹尾的愚忠和罕見地父子深。
哪怕將他五馬分尸,他都不可能說先帝半點不是。
被問到當年濫用軍餉、掏空國庫大修陵墓時,肅親王竟自己攬下了。
他把所有的事都攬下來了。
是他蠱先帝揮霍,是他排除異己死名將,也是他勾結外、網絡黨羽……
先帝只是被蒙蔽了。
先帝是無辜的。
而田嵩甚至也間接支持了他的供詞。
就連皇帝自己都不確定,田嵩這麼做到底是想為田家保存最后一點臉面,還是就是不想讓自己舒服。
事到了這一步,好像案子結了,又好像沒有結。
作為最有力的人證,田嵩和肅親王都咬死了不松口,難不誰還能將先帝復活,讓他親口承認自己的過失嗎?
而作為皇帝,他沒辦法在沒有鐵證的況下突然譴責先帝是個昏君!
一個鬧不好,會搖國本。
這是一個死局。
只能等。
等一個不知會不會有的翻盤的機會。
最后,誰也不知謝鈺又跟皇帝說了什麼,甥舅倆罕見地發爭吵,謝鈺被一擼到底,并勒令閉門思過,期間不許宮,也不許擅自離開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