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軍一路東進南下,所得地盤越來越大。
不過均的地盤,全都遭了數年的旱災,可謂是民不聊生。
為了讓地盤壯大,讓生機再現,均讓四海商行同府合作。既然這些地區都因為旱災種不出糧食,那就不種糧食。
四海商行開始在西北開辦各種工廠,招收工人,恢復聲場,讓當地的老百姓有飯吃,有穿。
只要看得到希,人心就能穩定。
至於糧食,全靠四海商行運來。四海商行的糧食全都來自海外,價格公道。就算是在災年,老百姓值要肯下力幹活,就買得起糧食,養得活家人。
同時,均斥巨資修建水利工程,將大河裡面的水引到城鎮鄉村。不能解決農田用水,至能夠解決老百姓的飲水。若有剩餘的,還能解決部分農田用水,開墾一部分荒田。
在均的努力下,短短半年時間,西北兩省就從千里無人煙,一片荒涼窮苦,搖一變,呈現出生機。
不北方的災民,聽說西北兩省有活路,都慕名而來。
只要是良民,說得出來歷,西北兩省的府全部接納。
連續幾年大災,西北兩省的人口減了七八。現在正是需要引進人口的時候。
期間宋安然給均寫信,想要這些災的人口,將這些人口帶到海外去。
不過均回絕了。現在他有地盤安置這些災人口,而且他比宋安然更需要這些人口。
均給宋安然回信,說明其中況。
宋安然見均穩步發展,於是會心一笑,沒和均繼續爭搶這些人口。相反,宋安然還給均送來了一千個工匠。
均大喜過,這些工匠正是他所需要的。
宋安然此舉,猶如雪中送炭。
均心裡頭歡喜,還是自家娘親最好。不過均很好奇,宋安然怎麼能一下子送出一千個工匠。
均寫信詢問此事,宋安然就趁機將自己的辦學理念灌輸給了均。
原來在海外多年,宋安然不僅支持聞先生辦書院,同時還興辦了幾所技工學院。不僅如此,宓還在海外興辦了一座軍事院校。
均看著信,回想起小的時候,宋安然就對他灌輸過辦學的思想。想要發展,想要民眾富裕,就必須興辦各種學校。不僅僅是讀書識字的學校,各種技工學校,醫學堂,武學堂,凡是老百姓需要的,朝堂需要的,都該辦一所學校。
宋安然在信件裡面,很詳細地闡述了辦學的宗旨,過程,注意事項,規章制度。同時還闡述了辦學的好。
均想要爭霸天下,想要建立一個區別於其他王朝的一個新興國家,那就從辦學開始吧。
從量變到質變,辦學二十年後,當這些學子長大,他們會給這個天下,會給均帶去驚人的變化,帶去非同一般的創造力。
均還不能深刻領會宋安然的想法,但是均已經從中窺探到各種好。
看看那一千個工匠,這就是奇跡。換做傳統的父傳子教學,想要搜羅一千個練的工匠,搜完西北兩省,也未必能夠找齊一千個人。
均暗暗下定決心,他也要在西北辦學。他很好奇宋安然信中所說的驚人的變化,還有所謂的創造力。他想建一個國,一個更積極,更富足的國,那麼就從孩子開始吧。
今日他給孩子一個希,他日這些孩子會用奇跡來回報他。
均說干就干,很快幾所草臺學校就開班授課了。全都照著宋安然給的章程,學校分為東院西院。東院就是專門為了讀書考科舉的,西院則是為了學習一技之長。
上午,東西院都是讀書識字。下午,東院繼續讀書識字,而西院就學各種技知識。
西院分了很多科目,有木工,瓦工,鐵匠,醫學,武學等等。
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讀書,均承諾,所有的孩子,只要肯來書院讀書,書院免收學費,同時還提供一頓早餐,一頓午餐。另外春夏和秋冬,各有兩套服。
免費讀書,吸引力並不強。因為很多家庭,孩子都是勞力。孩子去讀書,就等於多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幹活。
但是書院提供早午餐,加上四套服,吸引力瞬間加倍。孩子能讀書,還能學技,還不用消耗家裡糧食,還有免費服穿,這麼好的事,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無論貧寒與否,老百姓都將家中孩子送來讀書學本事。不求考科舉,只求能認字,能學會一門吃飯的本事。
要是孩子厭學,不肯來讀書。家長用子打,也要將孩子打來讀書。這麼好的機會都不知道珍惜,簡直是混賬玩意,活該挨打。
貧寒人家的孩子,來書院都是為了學一門手藝,多是集中在西院。
而東院多是富貴子弟。這些富貴子弟,家中一般都有私塾。可他們依舊來書院讀書,就是因為他們的家族都看好均的潛力。
如今天下大,約有王朝末世的景象。均勢力強大,潛力無限,未來很有可能問鼎天下。不如投機一把,早點朝均靠攏,早點分均的勝利果實。
均辦的西北書院,很快上了正軌。等到明年,西北書院見到效后,均還要開辦更多的學校,要將西北書院的分校開遍整個西北,讓更多的孩子進書院讀書,給未來培養出更多的種子。
這些民政事務,均把握大方向,的事都給下面的人去做。
其實這個時候,均已經到人才不夠用。
當地還有很多讀書人,但是不讀書人很迂腐,不能領會均的治軍治民的思路。所以均沒辦法用這些讀書人。
這個時候,均想得很明白。他乾脆給宋安然去信求助,請宋安然給他送人才。
均相信,這麼多年,宋安然在海外一定培養了很多民政方面的人才。
均猜測得不錯。宋安然這些年的確培養了很多基層民政人才。而且這些人都很年輕,可以說是種子選手。
如今均主問宋安然要人,宋安然自然要滿足。
宋安然同聞先生商量,先給均送一千個民政人才過去。等到均的地盤鋪開后,後續還會輸送人才。
這一天,宋安然同聞先生一起下棋。
聞先生很長壽,已經快一百歲了。是海外大陸,四方城名副其實的老壽星。
別看聞先生年齡大,他力很充足,頭腦依舊很清醒。整個人看上去,一點都不顯老,頭髮竟然還沒有全白,還有部分黑頭髮。
可見聞先生保養有方。
宋安然落下黑子,然後輕聲說道:「我還記得,當年我對先生承諾,要在海外建一個國。如今看來,這海外的國還沒建立,中原就要改朝換代了。」
聞先生哈哈大笑起來,「改朝換代好啊。老夫就喜歡改朝換代。」
宋安然角,這老先生,和當年一樣,唯恐天下不。
宋安然和宓在海外建了三個城,全都是港口城市。經過多年的經營和發展,人口已經功突破百萬。已經有一個小國的雛形。
可是比起中原,這點人口規模遠遠不夠。立建國還很早。
現在中原大,宋安然和宓決定,暫緩海外的發展,將一部分資源投到中原這場混戰中。
畢竟中原才是大家的。
若是有一天,均真的能夠在中原建一個國,那將海外三個城併中原,也不是不可以。或者建立海外聯邦民。無論何種辦法,海外都是屬於漢人,只能有漢人的政權存在。其他政權統統滾蛋。
宋安然又落下一子,繼續說道:「未來均的地盤越來越大,需要理的事越來越多。我建議他立一個參謀室,分軍事和民政。可是無論是軍事還是民政,均都很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先生這些年幫我良多。這一次,先生能不能幫幫均。」
聞先生捋著鬍鬚,直接說道:「老夫快一百歲的人,經不起折騰。老夫就不去均那裡添。不過老夫可以將自己的幾個徒兒派到均邊。希對均的事業有所幫助。」
宋安然大喜過。今日過來,沒指請聞先生出山。畢竟聞先生一大把年紀了,不宜奔波。
宋安然今天過來,就是沖著聞先生的徒弟。
原本宋安然打算,能夠得到一個聞先生的徒弟,今天的目的就算達到了。可沒想到,聞先生如此慷慨大方,竟然將幾個徒弟都派到均邊。
宋安然微微一笑,「先生難得大方一回,我該如何謝先生。」
聞先生笑道:「只要你不怕我的徒兒在均邊拉幫結派,就是對老夫最大的謝。」
宋安然笑了起來,說道:「我對先生邊的幾位弟子有信心,也對均有信心。如果我家均連幾個謀士都駕馭不了,那他也沒有資格去爭霸天下。」
聞先生哈哈一笑,問道:「王妃對均很有信心?」
宋安然說道:「他是我的兒子,我對他當然有信心。」
聞先生捋著鬍鬚,說道:「據老夫所知,均在你邊的時間,加起來也才十來年。後來他跟隨王爺南征北戰,回到京城,轉眼你們母子就分開了。
老夫算一算,你們母子已經有十多年沒見面了。十多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人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夫想知道,王妃怎麼就確定均還是你心目中的那個孩子?你們多年沒見,你怎麼確定均有爭霸天下的勢力?」
宋安然挑眉一笑,「先生這話問得大失水準。有些人,不需要見面,就能確定對方的能力和品。有些事不需要親眼見證,就該知道是真是假。我家均究竟如何,來來往往的人已經說得夠多了。先生今日問我,到底是想問均,還是想問未來。」
聞先生大笑起來,「王妃果然懂老夫。王妃說的沒錯,老夫問的不是均,而是未來。均爭霸天下,若是功,建立新的國家,不過是新瓶裝老酒。
過個百年兩百年,王朝再次迴。中原戰,民不聊生。然後又有新的王朝建立。周而復始,似乎永遠跳不出這個怪圈。王妃足智多謀,請問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如何避免王朝無三百年國運的怪圈?」
宋安然輕聲一笑,「先生不問,我自己也會思考這個問題。在我看來,王朝無三百年國運,一是因為天災,二是人禍。人禍又勝於天災。
天災不能避免,但是人禍可以避免。想要避免人禍,一是靠制度,二是靠發展。制度方面,我還需要先生幫我。
我希先生能夠跳出過去的框架,建立一個新的制度。尤其是稅收,我希生活在中原大陸上的每一個人,不分庶人還是貴族,只要有收,只要有置產,就要繳稅。」
聞先生聞言,大吃一驚。他盯著宋安然,說道:「王妃是想士紳一納糧?」
宋安然輕聲一笑,搖頭說道:「過去的王朝,太過依賴土地,依賴糧食。而我家均建立的國家,將從土地上跳出來,從商稅手,用商稅補充農稅,減輕農民負擔。
先生想一想,如果一個人名下擁有十畝土地,就不需要納糧。但是十畝以上,就需要納糧。先生認為會有什麼後果?」
聞先生悚然而驚,如果真的這樣搞,地主家買田買地的時候還得猶豫一下。土地過多,意味著稅收過多。土地,就不需要繳稅。
聞先生皺眉深思。心裡頭在想這個制度的可行。
宋安然輕聲說道:「任何一個王朝末年,最嚴重的問題莫過於土地兼并,分配不均。如果我用稅收槓桿來撬土地,能不能讓一部分民間財富從土地上解出來,投商業中,創造更多的商業稅收。」
聞先生說道:「有這麼多生意做嗎?」
宋安然輕聲一笑,「聞先生,本王妃沒當政,單靠一個四海商行,每年在南州就能創造一個五百萬兩的商業盤子。等我家均建國之後,集全國之力,我可以創造一百個,一千個價值五百萬兩的商業盤子。
是羊這一塊,我有信心,三年時間,就能創造一個兩千萬兩的超級大盤。這麼多生意,這麼多財富,換稅收,國庫一年的收有多?
到時候,無論是擴軍還是惠農,都不差錢。而且隨著商業繁榮,市場用工量劇增。屆時,農民也可以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各種工廠做工,所得收十倍於種田。
甚至人也可以從家庭瑣事中解放出來,投到紡織等等工作中,為家中頂樑柱。先生,未來的國,會發生一場巨大的變革。而今我們在書院里培養的學生,就是未來的種子。」
聞先生皺眉,他聽了宋安然所說的話,心頭很激,可是他也有很多疑問和憂。
聞先生問道:「天下的錢都是有數的。這麼多生意,哪有那麼多錢來支持?還有,農民都不種地了,那老百姓吃什麼喝什麼?人也出來做工,這禮義廉恥,這男大防,民間非議,又該如何理?」
宋安然笑了笑,輕聲說道:「第一個問題,沒錢可以去海外搶奪。等到時機合適的時候,可以以國家朝廷為信用,以黃金作為儲備,發行紙幣。用紙幣替代金銀,更方便商業流通。
第二個問題,一部分農民不種田,但是大部分的農民會繼續留在土地上。就算農民種的糧食真的不夠吃,廣袤的海外就是我們的大糧倉。
那些一年兩,甚至三的地方,總有一天,我們漢人的軍隊會踏上去。就算不納國家版圖,也要在那裡民。用那些地方的財富,人口,為中原輸。至於第三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先生這樣的大學問家來解決,引導民間思想。」
聞先生皺眉,「你可給了老夫一個難題。」
宋安然笑道:「我看先生分明是樂在其中。」
聞先生哈哈一笑,「你啊你,老夫真的很好奇,你的腦袋瓜子到底是怎麼長的,怎麼能想出這麼多辦法。」
宋安然調皮地沖聞先生眨眨眼,然後說道:「我這人天生聰明,沒辦法。」
宋安然年齡已經不小了,可是時卻沒有在的臉上留下毫的痕跡。如今的宋安然還是那麼年輕漂亮,和十幾二十年前幾乎沒有區別。所以就算宋安然做一些調皮的作,也不會讓人覺著怪異,反而讓人賞心悅目。
聞先生笑了笑,才又說道:「說起引導民間思想,你搞的那個報紙就是最好的工。這個報紙,等將來回到中原后,一定要好好的發展。
你所說的那些變革,涉及到方方面面,肯定會對整個天下產生極大的衝擊。這世間不缺聰明人,但是更多的人是愚昧的,盲從的,迂腐的。
而且不讀書人,比一般人更為迂腐。你的那些變革,肯定會遭到迂腐的讀書人的大肆抨擊,嚴重的話甚至會造社會,搖一個國家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