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九九免費小說 種田經商 旺夫命 167

《旺夫命》 167

拿到同進士出之后林同窗又去了衛家一趟, 是給衛道謝去的, 這時候他已經清楚認識到自己和衛的差距, 料想哪怕頂著三榜進士頭銜回鄉也得從小做起, 以自個兒的資質, 不敢奢求三年一跳, 說不好這輩子縣令就到頭。

當初很順利就考上一等秀才并且得學賞識進了宿州府學, 這使他自信棚,覺得自己天生就是讀書的材料。

這些年熬下來他有了新的認識,自己比下有余比上遠遠不足, 較普通人強,跟真正的本事人沒法相提并論。

“此番回去也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再見面,這幾個月衛兄照拂頗多, 要不是你將我罵醒, 我搞不好還在鉆牛角尖……”

“這些話,林兄請我吃酒時就說過了。”

林進士也知道, 他忍不住, 想到一直以來衛對他的幫助就覺得自己欠了天大的人。當初在宿州府學的時候他也不過是領衛去認個路, 給他介紹了地方特, 帶著去買了些果脯胭脂。這就是本地人順手幫幫忙, 都稱不上人,考鄉試那年姜在林家借住過沒錯, 給走了禮,還提了米面之類的過來。衛沒虧欠他任何, 反倒是他, 三年前包括這次都太麻煩人家了……

他記下這些恩,心想日后有機會得報答人家,便見衛取出個錦盒來。

“林兄說得那般篤定,講一定不中,我怕你遇挫折打擊一蹶不振提筆寫了幅字,想贈與你,盼你莫要放棄,學問好生做好好當。現在林兄中了進士,這幅字我還是想送給你……”

林進士慎重接過,打開錦盒,從里面取出卷軸一幅。

他就著案桌展開,看清楚之后心里不已。

“都說貧賤之不敢忘,這話說著容易,能做到的沒有幾人。我與衛兄認識十年了,相識之初你一窮二白,現如今你已經是當朝三品大員,待我一如往昔。衛兄無論哪方面都是我輩楷模,比起你來,我慚愧啊。”

林進士看過之后又把卷軸收起來,妥善放好,他準備拿回去掛在書房里頭,天天看著好提醒自個兒認定了就要堅持,莫猶豫莫懷疑。

看林兄理解到他的用心,衛心里也通泰不,回頭勸起茶來。

互相之間都知道,這一分別就很多年見不著,他倆嘮了個痛快,說到一半的時候林進士還想起一件事:“那個書。”

:……?

“我寄給你那個,頭年上京的時候宿州都出了四冊,又過去半年,如今得有五六冊了。”之前忙科舉來著,沒顧得上問,這會兒他想起來,說當初送出那本書來還以為衛會在知以后抹平這事,沒想到他渾不在意。寫那種東西,不是編排朝廷命嗎?

看林進士好奇,衛也沒瞞著,說那個是他侄子寫的。

稍微知點底的都看得出后山居士同衛認識,若不是認識,他不會知道那麼多瑣事。林進士有過許多猜測,卻沒料到筆者是他親侄子。

他回憶了一下衛家的親屬關系,問他是親侄子?

頷首:“大哥的長子,年十六,說是得兄嫂授意寫的。”

林進士心里一個疑解了。難怪衛沒攔著不讓寫,人家爹媽都不介意,他作為書里追捧的主人公介意什麼?

而同時他又有了新的疑,不明白衛大郎在鬧什麼……

林進士沒沖衛究底,他想了想,說:“來趕科舉的仿佛把那書帶到京城,前陣子就有不考生在議論,也就是你才能毫也不在意。”

林進士想著像衛這麼穩重才是大事的人,他沒想到衛不清楚這事。

這會兒聽說衛覺不妙,果不其然,托部分考生的福事也在京城這邊小范圍傳開,之后就有同僚拿著書到他跟前晃悠,問他看沒看過?還有人說這書寫得很彩,有戲班子照著排了一出衛三郎中舉,練好之后就能搬上臺唱去,同僚說到那時候也請他去聽一聽,讓衛務必賞臉。

:……

可算看出蛋有多功了。

大侄兒是個能耐人啊,哪怕故事全是現的,他寫出來別人肯花錢買,樂意看,這也是本事。

和那部《衛大人傳奇》一道走紅的時候,林進士已經收拾行囊啟程返鄉了,此前已經道別過兩回,酒吃了,茶也吃了,他就沒整什麼依依惜別,只是在離開之前把鑰匙還到衛家,將宅院退回去,人沒再見。

聽說林進士來還鑰匙,問他人呢?

就聽說人走了,已經走了,他是懷著恩和憧憬離開的。

林進士五月份走的,這時候翰林院進行了新一期的館選,選出又一批年輕并且才華橫溢的庶吉士。之前一批留的留,外放的外放,去早已經安排妥了。三年前一度被煤城宋家小姐搶去的書生唐謙現如今已經是七品編修,他之前一直借住在親戚府上,最近置了宅,喬遷的日子定下之后還給衛遞了帖,帖子是由本人親自送到的。

因煤城案,唐謙同衛有了淵源,他獲救之后第一時間就登門來道了謝,后來為避免旁人說閑話沒過多往來,偶遇的時候還是會閑聊幾句。

現在唐謙被提拔當上編修,自然會想聽前輩指點一二。

就是從庶吉士熬上來的,他曾經也當過編修,也就是唐謙想要取經的對象。

對于唐謙,衛的評價一直還行,他曾經同夫人姜提過不止一回,說這個年輕人上有他當初的影子。唐謙在庶常館這三年踏實的,經史子集學得都不錯,館考核排名一直考前,上去的文章也很有看頭。

文章寫得好還不夠,皇上一直想看他辦事的能耐,他都不用著急,會有機會,就看能不能把握得住。

皇上希他是第二個衛

朝廷上大大小小的事太多,得用人自然越多越好,一個衛劈兩半都不夠使的。

唐謙還不清楚他是重點考察以及栽培對象,他心里想著要向榜樣學習。不驕不躁不貪,本分為,踏實辦事。他因為十分景仰衛,聽說有人編寫了一部《衛大人傳奇》就想辦法弄了幾冊來,讀過之后崇敬更甚。真難怪衛大人心如此堅定,他經的考驗太多了。

男人們佩服衛,白手起家混今天這般模樣。

也有些人羨慕死了姜早年喪母,養在后娘手里,在衛最落魄的時候嫁給親之后時來運轉。

男人秀才、舉人、進士一路考上來,然后是庶吉士、編修、侍讀、侍讀學士、右通政到現在正三品通政使。姜從秀才娘子到三品淑人用了多年?

也就十一二年。

最厲害不是封三品誥命,而是讓男人死心塌地待,府上連房妾室也無。

就這麼個鄉下出的太太還生了個絕頂聰明的兒子,大兒子衛彥早幾年就在皇上跟前掛了名,瞧著篤定有大出息。

托生在富貴之家不算本事,那純粹是命好會投胎。像姜這樣鄉下出活到這份上,才稱得上是頂頂的能耐人。明眼人都看出來了,三品誥命還不是頭。衛前幾年升得太快,現如今在通政司熬資歷,過幾年還有得升。

恐怕就連蛋本人都沒想到,衛家這些故事流傳開之后,別人最羨慕的不是憑本事升發財的衛,而是衛他夫人姜

有人追捧肯定就有人挨唾罵。

讀書人要臉,你讓他們跟長舌婦一樣當眾論衛大衛二的不是很多人干不出。背地里不斷有人拿這當反面教材,反正學誰都好,別學這兩兄弟。

跟別家太太閑聚時也被問起,問那書上寫的真是實?天底下果真有如此刻薄的兄嫂?

能怎麼說?

又不能直接點頭,只能裝傻。

但凡有人提起,姜就問們:“什麼書?”

跟著就有人將書冊送來,姜看看封皮,沒翻開便笑道:“我哪里讀得懂這個?我只不過在衛彥開蒙的時候跟著學了幾個字,會看賬本罷了,要讀書太為難我。”

揚起書冊,問這寫什麼的?

“你不知道?真不知道嗎?”

“我是真不看書,看不懂這些個。別賣關子了,有話直說吧。”

這樣別人反倒不好意思,面人家說話講究,誰都不好當面把故事復述給,只能含含糊糊說是衛通政的故事。姜把書冊放下,靠著椅子扶手說好像是有這麼回事,“九年前,我們老爺館選進翰林院之后,地方上就有人參照他寫話本,這有什麼稀奇?”

其他太太你看我我看你,說這個特別相似,主角兒姓衛,是家中三郎。

:“那我就不清楚了……我沒這些雅興,不看書也不聽說書,有那神頭不若過問一下幾個小的,多管管人老實些,你不聞不問他跟著就能闖出禍事。”

“哦?你是想說你們衛彥就是天天給你訓著了這麼出的模樣?”

“那可不?他小時候淘得很,還能自己乖嗎?”

話題自然而然的從蛋那個書轉到家中子上,都是當娘的人,在管教兒子的話題上們尤其有共鳴,大家非常聽姜功經驗,都想知道要怎麼教才能讓兒子變那麼討人喜歡的模樣。

同兒子講道理,從衛彥兩歲能聽得懂大人說什麼起,到現在,八年之間沒間斷過,但凡他哪里做得不對都會挨說。

“兩歲就教訓他?他跟你親嗎?”

“不親也不會由我來做這個事……再說稱不上教訓,還是好言好語說得多。衛彥他天生就比較聰明,不費勁就能明白我的意思,這些年陸陸續續教了不,從規矩到人生道理差不多都齊活了。因為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從小就沒放縱過他,他沒什麼叛逆心。”

“沒請過家法?沒打罵過?一次都沒?”

努力回想:“應該沒有。那孩子眼神好又甜,只要看我惱了立刻認錯,他那樣哪還下得去手收拾?”

太太們你說你兒子,我說我的,停下來各家都有自己的煩惱。

有的是打小慣的,不聽話。

還有生來玩,不讀書。

有的氣大聽不得一句教訓,做兒子的比爹娘還能耐,惹著就要去老爺子老太太那頭搬救兵。

讀書不開竅的自然也有。

……

聽得多了,姜就在心里慶幸,慶幸自己教得早,真等病全養了再要他改很難的。那歲數的孩子自律本來就比大人差很多,經常管不住自己。

在外頭跟人聊了半天育兒經,回去之后歇了不多會兒,幾個小的就請安來了。

福妞才兩歲半,還是個臭的胖姑娘,每天吃吃喝喝日子過得非常快樂。這年紀是沒有任何憂愁的,距離學儀態規矩都還早,眼下就是幸福的年。相較于,上頭兩個哥哥就繁忙多了,宣寶實實在在的滿六歲了,如今跟著游先生讀書。至于硯臺,也還是讓游先生帶著,聽先生的意思他現在都不會掰碎了嚼爛了喂給硯臺,經常是讓他自己去琢磨,琢磨不通在提點一二。

這麼做也是怕,游先生覺得自己哪怕是三榜進士出,學問稱不上一等一的好,自也有許多弊病,生怕他教得太細反而桎梏了學生。

衛彥的天資比他高太多了。

自我學習這種事,別人辦不到,他可以試試看的。

家里只得一個先生,要帶兩兄弟,他們進度還不同,時間安排上就比較麻煩。

硯臺早先跟他爹讀了幾年,又讓游先生教了幾年,心里很有底氣,他讓出更多時間來給弟弟,也就是冥思苦想都不明白才會向先生求教,平常靠自己居多。宣寶也爭氣,他原先在尚書房有收斂,到游先生手里才顯出真正的潛力來。他不敢再裝傻充愣是不愿意占用太多時間,先生不只教他一個,哥哥也要讀書。

不像某些子弟是為了逃避學習而謙讓,他們兩個都是喜歡讀書的人,這個謙讓就十分人。

家里人將他倆這些作看在眼里,姜就說再等兩年,等硯臺滿十二進了國子監就好,游先生能輕松一些。

“國子監現在要進都可以,他如今的程度差不多了,只是衛彥太小,那邊有這樣低齡的,這就過去可能會被排,歲數差太多實在不便往來。”

是覺得他既然能去國子監了,還讓游先生帶著是不是太麻煩人家?

說他前些時候就同游先生談過了:“游先生他不覺得辛苦,很喜歡帶悟好的學生……他也希再教導硯臺兩年,盼他滿十二再去國子監,說還有些看家本事沒來得及傳。”

本來是怕累著游先生,既然他心甘愿,就不必糾結了。姜只是空將衛彥衛煊喊來,提醒他倆,讓自覺自律一些,別讓人教你學問的同時還要提醒你該讀書該寫字了。

硯臺還不高興,委屈喊娘:“娘不信我嗎?我幾時讓先生過那些心?”

“信你也得把話說明白……硯臺你跟游先生學了那麼多年,平常多幫你弟弟。你能講得明白的就別留給先生說,先生也要看書也要練字也要做學問的,沒得讓你倆把時間占完了。寶你也是,有不懂先問哥哥,讓哥哥給你講知道嗎?”

宣寶悶不吭聲吃了半天,這事停下作點點頭,又想起娘經常說不能點頭,要正眼看別人要應聲。

他跟著又哦了一下。

兩兄弟有商有量的讀起書來,真別說,他倆相差四歲,配合起來竟然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源在于兩人個和想法上的不同,針對同一個問題,他倆總能有不同的說法。

硯臺表現得更高調張揚激進一些,他像鋒利的矛,宣寶要更穩妥,哪怕不功至別把自己搭上,做什麼之前先想好怎樣才能全而退……不能說誰對誰錯,他們各有長,照衛的說法,兩兄弟要是齊心協力就很好,他們能拿自為對方彌補不足。

現在兩人還沒走到默契配合的階段,討論的時候堅持自己的更多。

經常能撞見硯臺不住的說說說,他說完宣寶搖頭,講你不對。硯臺補充一段,宣寶繼續搖頭,還是有看法。每到這時候游先生就在不遠聽,聽著衛彥說得對,衛煊也有道理,兩套說辭全講得通,這兩兄弟很有意思。

這個況游先生也同衛過,衛樂得看們為做學問爭辯。

他覺得這沒什麼不好。

當你能把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讓別人理解并且認同,這個過程中你就提升了。很多東西要想明白不難,要說明白不易,表達能力非常重要,要不怎麼衛總能實現對皇上的洗腦,讓九五之尊覺得他說的都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