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九九免費小說 古代言情 素手醫妃 第057章 幸福指標

《素手醫妃》 第057章 幸福指標

昔日熱鬧繁華的曲縣和文嘉縣,徹底淹沒在一片洪水之中。

碧江比往日拓寬了一倍,那些高低錯落的宅院,橫平豎直的街道,青黃接的農田,了刻在人們腦海中的記憶,而這份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久遠,越來越淡薄。

由於兩個縣城徹底被淹,很多農業、手工業人員也都紛紛失業,除了商人在搬家之前提前轉移產業之外,很多普通民眾現在淪為了無業遊民。

不過這對顧昭雪他們來說都沒關係,因為他們現在最欠缺的就是人手。

崇安縣蓋房子要人,上山采石砍樹要人,負責維持三個縣百姓的和睦與秩序要人,最重要的是,修築新的堤壩,要很多很多人。

三縣合並,初期的況肯定不會那麽順利,所有的事都要一樣一樣解決,不過好在顧昭雪邊可用之人非常多。

柳青楊作為一個極威懾力的存在,他不需要親自出麵做什麽事,顧昭雪便將合並之後的製度和秩序都給他製定和負責。

新的製度和之前宸國朝廷頒布的製度有所差異,在大背景相似的況下,崇安縣這邊針對當地的分析,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幾乎將每一類人的需求囊括在,倒也得到了絕大部分人的支持。

再加上柳青楊有王命旗牌在手,對百姓們就是天然的威,賞罰分明,剛正不阿,一時間整個崇安縣一派清明,可謂是百廢待興,欣欣向榮。

至於政務方麵,前曲縣縣令於佑南,前文嘉縣縣令卞啟超,就是現的地方父母,他們在任上為多年,名聲口碑極好,也為老百姓做了不實事,現在讓他們來繼續管理地方,最適合不過。

於是他們分工合作,卞啟超有著超高的政治敏度,於是他主,負責三縣的務,維持府的基本運作和政令下達,解決百姓之間的日常矛盾。

而於佑南因為之前在曲縣,有過治水的經驗,於是他主外,負責召集人手,安排新堤壩的修建工作。

管理者和人手解決了,接下來就是福利。

不管是兩個災區縣遷居時答應他們的補償,還是為了調人們的勞積極,而給予一定的獎勵,這都是需要考慮的。

怎麽樣達到綜合效益的最大化?這些事顧昭雪不懂,但有人懂——君無憂。

作為一個功的商人,他是理所當然的君家主,皇商繼承人,怎麽樣安排能讓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能安人心,讓所有人都滿意,這是他的拿手好戲。

更何況,他還帶來了國庫裏存放的大部分錢糧,以及有君家遍布整個大陸的產業做後盾,不管怎麽樣,他都有十足的底氣跟人談判易。

政治和經濟都有專門的人負責了,接下來該考慮的就是教育和醫療。

這是顧昭雪借用了當初生活的那個時代的理念,將這些因素都看作是衡量居民生活是否幸福的指標,不是行人,所有的東西也隻知道個大致的概念,但能提出來,就已經足以震驚所有人。

畢竟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像顧昭雪一樣,係統地提出這些概念,並把它們歸類,作為衡量百姓是否幸福的標準。

在這個階級分明的國度,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明確地提出“以人為本”、“以民為先”。

教育事業被蘇錦瑟一手包辦。

蘇錦瑟這姑娘,從南下以來,就一直生活在百姓們對顧昭雪的歌功頌德中,在對顧昭雪產生極大崇拜的同時,上也不可遏製地發生著變化。

作為國公府唯一的千金小姐,整個宸國份最尊貴的貴之前是沒有跟這些普通百姓、底層人民接過的,可現在越是接越深。

百姓們固然有很多缺點,但他們上也有很多樸實無華的真善,那是京城那些高高在上的上位者上不備的。

更重要的是,蘇錦瑟從前在蘇家的庇護下活的很好,無憂無慮,但卻沒有生活目標,想過的最大可能,就是等年紀到了親嫁人,和其他貴一樣相夫教子。唯一不同的是,別家貴可能挑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夫婿,湊合過日子,大概是能選一個自己喜歡的。

可現在呢?的想法變了。

顧昭雪憑著子之,能做出這麽大的績,為什麽不可以?

過蘇家最良好教育的千金小姐,從小到大學的東西很多,既然顧昭雪要開辦學堂,那為什麽不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蘇錦瑟十分有幹勁,每天琢磨著怎麽把學堂辦的更好。

在和顧昭雪時不時地商討中,蘇錦瑟迅速吸收了顧昭雪那個時代的經驗和知識,弄出類似於現代學校的地方,分班分年級分科目,並且提供住宿等等。

有些家庭實在太貧窮,讀不起書的孩子,蘇錦瑟就給他們減免學費,讓他們抄書來抵債,這樣一來能讓孩子們能上學,二來維護了孩子們的自尊心,三來也能借助抄書讓他們鞏固知識。

教育事業紅紅火火,那麽醫療條件也要跟上。

於是顧昭雪開了在這個時代的第二家醫館,同樣做濟民堂,是打算和君無憂的君家一樣,把濟民堂的旗號打遍全國各地。

但崇安縣的濟民堂和京城不同,它並不是一個純粹的醫館,而是分為兩個部分——醫館和學堂。

醫館裏的大夫除了顧昭雪自己,還有從天機閣挖來的老大夫們,都是德高重、醫高超的前輩,對醫道的理解也不那麽狹隘。

他們不藏私,有病人來的時候就看病,沒有病人的時候就廣收學徒,教他們醫理和藥理。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讀書,也不是所有人未來都要走科舉這條路,這個世界上雖然崇尚讀書人,但其他的行業也還是需要人去做貢獻的。

所以,醫館開業之後,很多覺得自己不是讀書那塊料的人,有點興趣和條件的都過來學醫,一開始給老大夫們打下手,後來在實踐中學習,慢慢自己上手。

一時間,濟民堂也在當地傳為佳話,大家都對顧昭雪的所作所為恩戴德。

不管是學校還是醫館,顧昭雪都沒有藏私的意思,也沒有覺得的東西是不傳之,有的人甚至想跟學驗也毫不猶豫地教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