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九九免費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17章 姜維中計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17章 姜維中計

陸遜,字伯言,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名。孫權稱帝后,被贊為「社稷之臣」,曾任荊州牧、右都護,現在已被孫權被拜為丞相,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

陸遜並不急於進攻,他將3萬大軍屯於信陵小城,與秭歸僅半日路程,其餘7萬兵馬分屯於西陵峽至夷陵之間的狹長地帶,延綿數十里,這是明顯的防型布局,意在防止姜維進取宜都郡。

此時姜維手上有5萬兵馬,他考慮到秭歸城池堅固,只留了2萬兵卒固守秭歸城。同時,姜維令廖化、張嶷二將引3萬兵馬在秭歸以南10里當道紮寨,這樣吳兵不能繞過秭歸攻取東和巫縣,退回永安之路可保暢通無阻。

在古時冷兵的戰爭中,最常見的「攻城」或「攻營寨」時,攻擊的一方明顯於劣勢,而且不可能一次投太多的兵力,兵馬投太多也沒用,因為本就施展不開。所以攻城時,攻擊一方一般以2000—4000人為一批次,採用「添油」的方式多次進攻,本不可能像「指環王」中那樣扎堆出現。

姜維這種一城一寨的布局,看似分兵,實則比全部屯於城中更加有利。由於城、寨相隔不遠,陸遜不論攻城還是攻寨,姜維都能相互支援;就算他同時攻擊兩,自的兵力也會分散,更利於防守的一方;另一方面,這樣的布局也不會被陸遜圍困在狹小的範圍,當然,陸遜的兵馬也不足以圍死秭歸城。

在姜維看來,陸遜是與諸葛亮、司馬懿齊名的儒將,絕對不是朱然或全琮那種莽將可比,自然不敢輕視。

正如前日跟劉閃談時所言,在未來的1—2年,姜維不會在意建平郡一城一地的得失,只想在保留自己實力的況下,牽制或抓住機會消耗吳兵。面對2倍於自己的陸遜,姜維沒有半點力,也不著急,只是耐心地等待戰機。

陸遜則不同,他領兵10萬前來,一是要阻止姜維繼續東進威脅到整個荊州,二是要把姜維趕回永安城,絕不能讓其在建平郡下釘子。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陸遜和姜維都深通兵法韜略,陸遜2倍於姜維的兵力,他很想立刻就趕走姜維,但他不會傻到直接攻打秭歸或廖化的營寨。

不論在古時還是一千多年以後,兩國兵時一般不會斬殺對方的使者,吳主孫權知道宗預來使的目的,他沒有接見也未斬殺,只是好吃好喝地將其在建業。

蜀軍的信使來到信陵城下,向陸遜遞了姜維的書信,希能用被俘的吳將換回蜀臣宗預,陸遜自然同意,向孫權上表勸其將宗預帶至信陵。

雙方擺開陣勢以來,這是雙方僅有的一次接;雙方第二次接已是半月之後,這次是雙方依約換回自己的將領和使臣,除此之外,雙方都沒有兵馬調

出使魏國的向朗回到了都。

不出劉閃所料,曹叡一口答應了兩國的硫磺和硝石易,魏國幾乎是以白菜價將其賣給蜀國,每月都會派出300人的商旅將其送到大散關。

魏國沒有同意蜀國提出的「夾擊吳國」的建議,但他們卻出兵了,這讓劉閃始料不及。

魏國以征東將軍滿寵為主將,蔣濟為隨軍軍師,胡遵,田豫為副將,引兵8萬從襄出發,一路南下,已經陸續佔領吳國南郡的編縣、荊門等地,正在向當進發。

劉閃不知魏國此舉的用意,急令信使快馬趕到秭歸,將這消息告訴姜維,至於與吳國之戰是戰是合,是進是退由他自己定奪。

姜維收到消息的時候,探馬來報,陸遜已經兵退夷陵。姜維和幾名將領商議后,一致認為陸遜要麼會救援當,要麼會繼續東退,搶在滿寵之前趕到江陵。

姜維正在考慮是否繼續東進,另有探馬來報,吳國以潘濬為主將,呂壹、陳表為副將,引兵10萬已至竟陵地界,並在繼續向江陵進發。

荊州最北面的南郡已是曹魏的地盤,他們牢牢控制了襄,隨時可以大舉南下。江陵乃是吳國南郡的重要據點,可以說丟了江陵就等於失去了荊州。

相比之下,吳國東邊的建平郡諸城跟南郡相比,簡直不值一提。吳國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以陸遜、潘濬20萬兵馬的絕對優勢保住江陵,並將滿寵趕出南郡。

面對如此大好時機,廖化、張嶷和張紹等人主張兵進夷陵,首先佔領宜昌,若吳魏二國相持於江陵,則繼續沿江而下攻佔宜都,然後留一隊人馬埋伏於荊門山和虎牙山。

如此一來,若江陵之戰吳軍得勝,必會回軍東進,蜀軍可假意放棄宜都退往宜昌,荊門山和虎牙山的伏兵可痛擊吳軍;若魏軍僥倖得勝也會損失慘重,蜀軍可趁魏軍兵疲之時攻佔江陵。

另一方面,高翔、鄧芝、吳班和傅僉等人則認為魏軍必敗,建議留1萬人馬固守秭歸,由4萬兵馬往東北方向行進,藉機攻取臨沮,然後南下攻佔當,可切斷魏軍之退路向東吳修好,兩國藉此暫且罷兵。

姜維的「二分天下」之策的本是時刻威脅荊州,然後最大化地消耗吳軍,待時機后,以迅雷之勢擊敗吳國。面對橫一腳的滿寵大軍,姜維深思慮后,決定採納廖化和張嶷等人的建議,兵進夷陵。

姜維令廖化、張嶷各自領兵3000,首先佔領信陵,然後東進佔領宜昌;令高翔、鄧芝各領3000兵馬為後援,待控制住宜昌后,高翔、鄧芝轉為前鋒,廖化、張嶷轉為後援,沿江而下佔領宜都。

四將率兵離開后,姜維仍覺得不放心,半夜時分急令張紹、傅僉各自領兵5000,往西至東城后立刻南下,繞過建始、恩施二城,再沿夷水而下直取偃山。

這條路線正是不久前全琮部隊大迂迴的路線,它繞了很多路,但仍然可以經過長小鎮抵達夷道並佔領宜都。

凌晨時分,探馬報來滿寵部隊南下的戰報,他們攻取邊縣、荊門和當城時,吳兵未曾抵抗,魏兵幾乎是兵不刃就行進到江陵城北。

不對!況不對!姜維似乎想到了什麼。

「不好!中計了!」姜維發狂般地大聲吼道:「廖化、張嶷、高翔和鄧芝四將危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