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九九免費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563章 兩個「泰山北斗」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563章 兩個「泰山北斗」

劉徽出於庶民,他指出盧皓等人計算錯誤時,盧皓自然嗤之以鼻;陸遜的年紀比劉徽還小一歲,但他畢竟出於士族,他明確指出盧皓取了「徑一周三」的圓周率,盧皓有些不談定了。

自秦漢以前,人們計算圓的面積或圓柱形積之時,都是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也就是「古率」。然而,在實際的作中,人們發現「古率」的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可惜的是,究竟「余」了多,意見並不統一。

「剛才,陸抗和劉徽說得沒錯!以衛實為代表的各界賢士,其計算方式沒有問題,卻用了錯誤的古率,造的誤差太大!」朱熹正說道:「經過本的複核,太學生的計算方式更加準確,賦曹李詵,正是利用了實際屯糧與計算誤差太大的,上了五千餘斛!」

「朱大人,此言差矣!」衛實狡辯道:「自秦代開始,數百年前,都是採用周一徑三的圓周率!就算我等計算出的誤差太大,你也不能證明太學生的計算就準確!」

「不,只用簡單的方法,稍稍反推就能證明。」朱熹自信地說道:「來人,去殿外畫一個徑為一丈的圓圈,咱們只需測量此圓的周長,就能發現太學生的計算更加準確。」

朱熹所說的「徑一丈」,是指的直徑為一丈的圓。侍衛在殿外畫圈時,朱熹詳細解釋道:「竹倉十座,徑五丈,高一丈,其總容量為196250立方尺,按照每百斛稻米的積162立方尺計算,十座竹倉的屯糧總量,應該為十二萬一千一百餘斛;若按徑一周三的古率計算,十座糧倉總容量為187500立方尺,屯糧總量為十一萬五千七百斛;李詵上屯糧十一萬六千斛,他確實貪污五千一百斛!」

朱熹說罷,見殿外的圓圈已經畫好,於是說道:「大家現在就可以出去測量:若按徑一周三的古率計算,此圓的周長應為三十尺;你們測量之後就會發現,它的實際周長大約是三十一尺四寸!也就是說,太學生採用的三圓周率更加準確。」

劉徽說罷,那些士卒子弟半信半疑,好幾人前去實際測量,多次複核直徑與周長,確實如朱熹所說,圓的周長更接近三十一尺四寸,與三十尺的差距甚大。

此時,殿的士族子弟全都啞口無言,蔣琬又拿起一捆竹簡念道:「黃初二年秋,經清點,本縣有桑七千四百株……」

「蔣大人,請稍候!」衛實拿起案上發黑的銀針,看了看幾個毫無異樣的太生,猶豫著拿起一個蛋,當眾將其吃下。

「既然太學生敢吃,他們敢以試毒,本公子也敢!若是一刻鐘后,本公子仍沒有毒發亡,本公子便認輸!」衛實看了看其他的士族子弟,嘆了口氣后說道:「縣級之常見政務,這些理起來確實簡單,我等卻百出,談何治郡?談何治國?」

此時,許多士族子弟都低著頭,衛實退回自己的坐席,若無其事地笑道:「當然,只是本公子向太學生認輸,你們若是不服氣,還可以繼續!本公子看看就行,順便向太學生多多學習!」

殿又傳出輕微的議論聲,幾十人憤憤地離去,盧皓起問道:「朱大人,我等皆是從小習文,太學生出於庶民,他們就學了兩三年,為何會這樣?」

「諸位都知道,在春秋時期,只有世家大族的子弟可以學。孔聖人提倡「有教無類,因才施教」,自此之後,庶人平民也可學。然而,真正有機會學、有機會為的庶人實在太,也就形了庶人子弟不如士族子弟的假象。我大漢新辦的小學和大學,皆是遵循孔聖人「有教無類」之理念,所有人不論出,皆可學。」

「當然,我大漢的太學要經過考試,甄選出優秀的大學生繼續深造,這也是基於孔聖人「因才施教」的理念;如今的大漢,太學分為政科、軍科、技科和醫科,每一個優秀的大學生,都可據自己的特長和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學。」

「不錯,朱大人所言甚是!」蔣琬接著說道:「此次政務辯論的目的,並非在庶民太學生和士族子弟之間分出勝負,而是藉此告訴天下人:我大漢的太學,可以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我大漢的所有學校,不論魏國人還是吳國人,任何人都可以就讀!當然,我大漢的太學,要系統地學習各科知識,只有優秀者才能完學業。因此,太學生要經過考試才能學;在考試的過程中,絕不會有試卷泄之事發生!」

蔣琬說罷,拿出一疊白紙,繼續說道:「這是去年太學學的選拔考卷,附有解題方法和標準答案,只要是大學生中的優秀者,都能輕鬆完;年初時,有人指責考卷泄,這確實是無稽之談,諸位若有興趣,可以慢慢研究;本再說一次:我大漢的太學面向所有人開放,不論是魏國人還是吳國人,不論出於庶人還是士族,只要能通過考試,都能進太學!」

看著一群士族子弟上前瘋搶考卷,劉閃舒了一口氣:自己的目的總算達到了!那些士族子弟,他們有著固的優越,在往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還是會看不起庶人子弟,暫時也不會進太學。不過,至從現在起,他們不敢輕易地抵毀現有的太學。

「陛下,你……一直在注意著那個劉徽的年,難道……他有何特別之?」

「向將軍,朕在教材中設定的圓周率是3.14,這一點,所有的大學生都知道。不過,從來沒人研究過它為何是3.14,也從來沒有人質疑過。」

「陛下,莫非……這個數值並不準確?」

「不,它很準確,至比「徑一周三」準確多了!」劉閃呵呵笑道:「劉徽是魏國人,他必是發現了大學教材中的圓周率,這才特意前來。」

「陛下的意思是……」

「向將軍,朕想與劉徽單獨談談,你給朕安排一下。」

「陛下,他……現在才十五六歲,應該還沒上過太學吧?那些教材都是陛下編的,陛下能跟他談些什麼啊?」

「許多東西,朕只能跟他談,也只有他才有興趣!比比如割圓,比如勾定理的證明,比如數列、極限、微積分、空間解析幾何與線代數、常微分方程等等,還有很多很多,朕都沒寫到教材裡面。這些東西啊……唉……朕也學得稀里糊塗,早就忘得差不多,讓他去慢慢研究。今日,朕就做一次聖人,讓他站在朕的肩上!」

「站在陛下的肩上?」向寵大驚,謹慎地問道:「陛下,除了宮裡的小皇子和小公主,誰敢如此大膽?」

「科學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理論的研究發達的國家,其科學也不會差!」劉閃自言自語地說著,他沒法跟向寵解釋太多,正說道:「照辦就行!」

「呃……諾……」

殿眾人三三兩兩地散去,也有人圍著幾個太生議論著什麼,另有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猶豫不決,臉上多有失

「蔣大人,聽聞貴國的太學之中,有專門的「醫科」。今日所見之太學生,皆是出於政科,不知……哪能見到醫科的太學生?」

此人著青,完全不像士族子弟那般打扮,也不像普通的庶民百姓,眉宇間多有孤傲之氣,說話時卻彬彬有禮。

「不知……這位公子高姓大名?為何要尋找醫科之太學生?」蔣琬奇怪地問道,聞到他上有淡淡的藥味,趕說道:「這位公子可識醫理藥理?可是出於醫藥世家?」

「草民皇甫謐,祖籍安定郡,聽聞貴國有專門的醫科太學,特意前來討教。」

「皇甫謐?」劉閃聽到這個名字,覺全一震,未及多想,匆匆步步殿

今日的政務辯論,並未引來真正的治國名士,卻引來數學界、醫學界的兩個「泰山北斗」,劉閃如何能不欣喜?

「陛下……」

「不必多禮!」劉閃止住正行禮的幾個大臣,欣喜地問道:「這位公子,你就是皇甫謐?」

「呃……陛下……」皇甫謐趕行禮,支支吾吾地說道:「草民久居山中,寂寂無名,陛下……難道……」

「久聞皇甫先生大名,甚是仰慕!今日一見,甚。若先生能擔任太醫令,能到都教授太學生,必是萬民之福!」

劉閃說罷,幾個大臣滿臉的愕然,皇甫謐也到不知所措:「草民不學無心甚是彷徨,正在遍求名師,遍尋古籍,哪敢擔任太醫令……」

劉閃自然知道,皇甫謐在名之後,多次拒絕朝廷的徵辟,終未曾朝為。在這個特殊的時代,他以超常的毅力,耽玩典籍,著書立說,終於為針灸學公認的泰山北斗,為後世的醫者所敬仰。

然而,據史書所載,皇甫謐在四十二歲時,才開始攻讀醫學並撰集《針灸甲乙經》;等到四十六歲時,他才為名聲鶴起的著名學者;現在的皇甫謐,他才二十五歲!

此時的劉閃,他並不知道皇甫謐的「大」,認為他看淡名利仕途,這才拒絕自己的邀請。因此,劉閃做出一個奇怪的決定:就算皇甫謐看淡名利,也要想方設法將他弄到都。

其實,皇甫謐能到江陵,這也是巧合。

皇甫謐為幾人治療期間,王平經常說起都的醫科太學,也提起都藥廠生產的各種奇葯,在那個時候,皇甫謐就萌生了到都一訪的打算;皇甫謐首先來到江陵,也是從王平口中得知政務辯論之事,期待著見一見醫科的太學生,一鑒真偽。

因此,也可以說皇甫謐是被王平無意間誆騙而來。

劉閃眼珠一轉,正說道:「皇甫先生,這個時代名師難尋,多於蜀中的山川幽谷之間,至於能否遇到,能否獲得指點,這要看個人的緣份;若說古籍,我大漢的醫科太學中多不勝數,皇甫先生可隨意查閱,也可與太學中的名醫流探討。」

劉閃說罷,皇甫謐眼中多有欣喜之:「陛下,那些典籍,草民真能隨意借閱?」

「君無戲言!」劉閃鄭重地說道:「皇甫先生,我大漢皇宮中的醫卷,以及華佗的部分醫卷,還有張仲景的全部醫卷,這些全都珍藏在醫科的太學之中,每部醫卷都有手抄本,所有太學生都能隨意查閱,若是皇甫先生願意前往,朕求之不得。」

看皇甫謐的神,他自然有所心,劉閃順勢說道:「皇甫先生,若是願意,朕可派宿衛兵,護送先生往都一行。」

「這……草民本是隨口一問,沒想到驚了陛下,實在是罪過……罪過……」

「朕早聞先生之才,能請到先生,乃我大漢百姓之福,先生何罪之有?」劉閃呵呵笑道,對於請到皇甫謐欣喜不已。

「陛下……」朱熹靠向劉閃,低聲說道:「今有太原王氏商旅王默,對醫科太學生治死其小妾一事,詣闕上表,請陛下稟公斷案。」

劉閃自然明白,朱熹報說的「詣闕」,實際就是告狀,這個時代很發生這種事

「太學生?治死他的小妾?這到底咋回事?」劉閃接過奏表,未及細看,殿外的大院突有之聲。

劉閃走出幾步,卻見那些士族子弟全都去而復返。

向寵上前稟報道:「陛下,王默在院榜文,據言我醫科太學生許氏,因開錯藥方,致使他的妾室因誤診亡,南郡太守費觀對許某多有袒護,他請求陛下稟公斷案。」

「這傢伙!他還真會挑時候!他到底是何來歷?現在的南郡太守又是誰?」

「陛下,這個王默,他出於太原王氏,是王昶的侄子;現任的南郡太守,正是大司馬費大人之子費恭。」朱熹謹慎地說道:「陛下,王默此舉很是險,他借著小妾之死,既將矛頭指向了費大人,也指向醫科的太學生,我得小心應對才是。」

「醫鬧!必是醫鬧!真沒想到,這個時代就有醫鬧!若不是有二百多人在這裡,朕真想一磚拍死他!」劉閃憤憤地說道:「宣王默上殿!」

來福沒聽懂前面幾句話,卻聽懂了最後一句,急忙去宣王默。

時,二百多士族子弟全都回到殿,靜看著王默導演的好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