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九九免費小說 古代言情 嗅青梅:重生太子不好追 第832章 共修永世之好

《嗅青梅:重生太子不好追》 第832章 共修永世之好

隨著話音落下,眾人便見一名氣質矜貴出眾,姿容傾世絕塵的男子,步履穩健的走了進來。

著絳紫紗袍、外罩寶相云紋大氅,窄薄的腰被金嵌玉帶銙輕束,勾勒出修長拔的形。

白皙,容致,深邃狹長的眉眼,蘊藏著月般的清冷,頭上的九金玉冠,將他的風姿雍容、尊貴高雅現到極致。

的王者之氣,此刻更是毫無藏的展出來。

在他的后,還跟著幾名著大楚服,氣宇軒昂的男子。

個個不俗。

正是此次隨行的霍高義等人。

在座的貴們早就聽說了,這次出使江夏的,是大楚那位名天下的皇太子,如今見他果然如傳言中一般風采絕絕,不由一個個都看紅了臉。

原以為他們江夏的太子已是姿容出眾,世間有,卻不想,這大楚的云頊太子,生的更是瓊蘭玉樹,龍章姿。

最關鍵的是,他的上,還著幾分淡漠出塵的疏離,任是寒冬初雪,山巔冰蓮怕也賽不上分毫。

而這種淡漠的氣質,又與他天生的尊貴雍雅相融合,形了一種讓人塵莫及的出世超凡,宛如天上皎皎明月,又似瑤池濯濯清蓮,讓人可畏可敬,卻獨獨不敢肖想冒犯。

這樣出的男子,怕不是誤塵凡的謫仙人吧?

蘇傾暖秋水般清淡雅的眸,在云頊進來的那一刻,不自覺浮起璀璨的芒,明亮耀眼好似夜間漫天星辰。

眸底更是藏不住的溫

好在眾人的目此刻都在云頊上,并未過多注意到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

看著角彎起的那抹刺眼的弧度,顧懌杯盞,素來冷的心,突兀的升起了幾分不大舒服的覺。

他漆黑而涼薄的眼眸垂下,盡數掩去眸底的緒。

云頊的視線在那道悉的倩影上短暫停留片刻,便不著痕跡的收回,然后從容不迫的躬,向江夏皇行禮。

“大楚太子云頊,見過皇上。”

今晚明著是接風宴,但實際上誰都明白,兩國對于議和的態度,都會在宴席上現無疑。

換言之,接下來的事能否順利,全看今晚。

霍高義等人也跟著行了禮。

因著是出使別國,他們并不用跪拜,只需站立行天揖禮,表示尊重即可。

江夏皇面比剛進來要緩和許多,幾乎可以說是和風霽月。

他虛虛抬手,面上出客套的笑意,“云太子不必多禮。”

“各位使節也快快請起,坐下說話。”

說著,他的視線看向一旁候著的周全。

周全會意,立即快步走下去,恭敬的將云頊請上了臺階。

只比上首的座和皇后之位,低一階的位子。

而霍高義等人,也在其他侍的指引下,各自落座。

賓客既到,竹聲很快響起。

婀娜多姿的宮姬款款涌,婆娑起舞,曼妙生香。

笙簫漸濃,殿一派歌舞升平。

觥籌錯間,江夏皇執起玉盞,目和煦的看向云頊,“云賢侄這次能不計前嫌,主來江夏出使,朕心甚。”

他神有些懷念,慨而嘆,“算下來,朕與你父皇,已經有十多年不曾見過了。”

“這些年,他可好?”

一句話,便拉近了兩國之間的關系。

江夏皇當年作為大皇子去大楚求助之時,楚皇已即位多年。

但因著蘭太后弄權,楚皇郁郁不得志,再加上二人年紀相仿,雖然地位的差距在那里,但到底也有了些

只是多年不見,兩國之間又時有齷齪,故而那點子也就淡了。

如今兩國既要重修舊好,云頊自然也不介意再言當年,因而順勢改了口,“勞皇伯父上掛心,父皇一向康健。”

他眼眸深邃,將話題一轉,“只是前段時間邊地不大太平,父皇不免也為此傷神了些時日,好在大楚臣民一心,已順利解決。”

同江夏皇和云頊熱切談的氛圍不同,底下坐著的文武員,卻一個個心不在焉,面

誰都知道,這次的議和有多難。

這場禍事,說白了,其實是古家弄權引出來的。

但江夏先挑起戰爭是事實,戰敗也是事實。

如今想盡快平息事端,他們就要拿出相應的誠意。

否則人家大楚堂堂大國,怎麼可能會輕易咽下這口氣?

而所謂誠意,無非就是城池割讓,稱臣納貢。

再不濟,也得是巨額銀兩的賠償。

前兩個條件是萬萬不能的,可這銀子……

員都暗暗搖頭。

無論結果是多,最后都是要分攤到百姓上的。

但經過這些年古家上躥下跳的折騰,各種名目的賦稅已經繁雜林立,再加上時不時發生的天災人禍,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如何還能承擔起更多的苛捐雜稅?

至于國庫,若非查抄了幾個大世家,只怕早已不敷出。

所以想起接下來要面對的局面,他們很難不悲觀。

談也談不攏,打又打不過,這議和,如何還能進行的下去?

這云頊太子千里迢迢而來,現在雖然和和氣氣的沒表現出來,可誰又知道,他會提什麼苛刻的條件?

死局啊!

江夏皇自然聽懂了。

云頊話里指的,便是先前江夏無故攻打大楚青州的事。

心里再一次將古氏母子罵了個狗噴頭,他打著哈哈,不著痕跡的岔開了話題。

“聽說賢侄在來江夏之前,先是去了南詔國?”

毫不夸張的說,如今的局勢,很不利于江夏。

南詔國的新王池,唯云頊馬首是瞻,南疆的希爾王子,也已在唐喬的輔佐下,順利登基,可以說這兩國今后如何站隊,完全是由大楚說了算。

再加上親政后的魏皇,也有刻意討好大楚的意思,他若是不理好這次的議和,只怕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四面楚歌的境地。

憂外患之下,局勢只會比現在更為糟糕。

更何況,阿依是大楚人,阿暖和阿淵又在大楚長大,他本也沒有與大楚為敵的意思。

之前不過是他棋差一招,被古氏母子利得逞,這才鑄了大錯。

云頊仿佛沒聽出江夏皇話里的深意,避重就輕回道,“順路幫南詔解決了些問題。”

東方荇在江夏被擒殺,蘇錦逸還趁機同大魏要了懸賞的曲安郡,江夏皇怎麼可能不知道,他去南詔的目的?

無非是不愿接罷了。

為了避免他繼續裝傻充愣下去,他別有意味的看向他,眸中出嚴肅之

“如今前朝勢力蠢蠢,只怕不久之后,便會卷土重來,這個時候,五國理應摒棄前嫌,同氣連枝,共外敵才是。”

自江夏國出現藥人事件后,前朝的事就已不再是

那麼多百姓傷亡,縱是府想瞞,也瞞不住。

江夏皇默然無語。

頓了一會兒,他微微頷首,似乎深以為然。

“云賢侄說得對。”

妃誤國。”

他輕嘆口氣,臉上自然而然流出幾分悔意,“到底是朕對不住你們大楚啊!”

別的不說,這件事,確實是他理虧在先。

而且他也看出來了,云頊是不會讓他輕易糊弄過去的。

罷了……

底下眾臣都不約而同豎起了耳朵。

大楚若是真有什麼要求,只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提出來。

畢竟連他們素來自負的皇上,都罕見的承認了錯誤。

他們可得仔細聽著,好回去提前想好對策,來應付接下來的討價還價。

國家沒銀子,能省一點是一點。

江夏皇態度的變化,云頊很輕易就知到了。

從之前在圍場上明顯的冷漠,到宴席前勤政殿時的妥協,再到現在至有那麼一兩分的真心流,無一不在說明,他在試圖改變。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他眉眼平和,一如知禮的晚輩,在勸誡犯了錯的長輩一般,語氣誠懇,無半分來自戰勝國的居高臨下,頤指氣使。

“皇伯父能夠及時撥反正,避免大錯的發生,實屬難得,乃圣君所為。”

錯了就是錯了,畢竟青州之戰影響惡劣。

作為一國之君,即便因為了蠱,但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不會為他曲解事實。

但考慮到眾目睽睽之下,而且他到底還是阿暖的父皇,所以他也樂意給他留幾分面,飾一二。

“圣君”二字,功讓江夏皇老臉發熱。

饒是他再怎麼自負,也覺得,自己離這個評價相去甚遠。

不過他自不會愚蠢的去拆自己的臺,只是面上表現的愈發慚愧,大度揮手。

“賢侄放心,大楚在青州之戰的所有損失,我江夏都會全部承擔。”

好在他的私庫還算充盈,賠償完大楚,還能給阿暖置辦一份厚的嫁妝。

他欠下的債,總不能再苦了百姓。

“這也算是朕給大楚的代。”

言外之意,也希大楚能夠寬容江夏這次的魯莽,不再追究。

眾臣并不知,江夏皇是打算用自己的私庫賠償。

雖然痛,但他們也知道,再怎麼談,這筆銀子都是不了的。

畢竟對于大楚來說,這場戰爭是無妄之災。

人家總不能自掏腰包。

這就是來自戰勝國的底氣。

就是不知道,這位云頊太子會不會趁機獅子大開口,再要別的了。

云頊七竅玲瓏心,如何聽不出江夏皇看似真心實意的話中,含的試探之意?

再加上底下一眾江夏臣子希翼滿滿的目,他便是想忽略都難。

這是在探大楚的底線呢。

他微微一笑,語氣溫和,“如此甚好!”

雖然這次前來,他本意沒打算提什麼條件,但江夏皇既然主要給,他也不會拒絕。

大楚若是表現的太過大方,反而會讓他得寸進尺。

說不定,更要在他們的親事上橫加阻撓了。

他饒有深意的掃過江夏眾臣,然后向江夏皇拱手,“希這是我們兩國之間,最后一次議和。”

上一次議和,距今也不過幾代。

先祖們定下的世代好,終究是敵不過一次又一次的利益沖突。

這下,眾人終于明白,大楚是真的沒打算趁機敲江夏的竹杠。

一時間,君臣心中大定。

“哈哈哈,那是自然。”

江夏皇神徹底舒展,再一次舉杯,“云賢侄所言極是。”

外憂解決,他就能騰出手來,理天乩樓這個大患了。

眾臣也整齊劃一的遙敬云頊,比方才真心實意了不

大楚能讓步這麼多,他們已經知足,且很是激。

蘇傾暖輕抿一口果酒,眸淡笑。

青州之戰雖是江夏占主,但其在大楚的影響,并不是很大。

畢竟從前到后,楚皇也不過只派了五萬寧家軍赴邊關增援。

再加上一個原本就要去理南疆問題的唐喬,不過短短幾日,就大獲全勝,俘虜江夏士兵十余萬。

不僅如此,還功召回了擁兵自重的蘭澤。

損失可以說是降到了最低。

許多百姓甚至都還沒來得及聽說,戰爭就已結束。

可江夏不一樣,僅僅是參與攻城的將近四十萬大軍,再加上相應的糧草輜重,就差不多已是舉國之力。

而且蘇錦遙為了壯大自己的聲,更是放出豪言,待襲擊青州功后,便要長驅直,一舉吞掉大楚。

可惜結果不盡如人意,不僅大將魏良死邊關,蘇錦遙親自訓練出來的浮屠軍和倭武軍全軍覆沒,甚至連從各地調的四十萬大軍,也大多了大楚的俘虜,不可謂不狼狽。

再加上魏虎回京路上的大肆宣傳,一場敗仗,幾乎鬧的是人盡皆知。

民怨鼎沸,民心盡失,國力自此更是大衰。

而為此買單的,毫無疑問是江夏皇這個皇帝。

畢竟老百姓不知其中,只知道發往邊關的一道道圣旨,可都是蓋著玉璽大印的。

所以相較江夏而言,大楚君臣對江夏的怨氣,其實并不是那麼重。

再加上前朝步步,五國急需聯手相抗,楚皇就更不可能提出過分的要求了。

當然,這其中云頊的周旋,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就是對兩國的和談,一直都淡然之的原因所在。

但這些江夏眾臣不知道,所以此時此刻,他們不免對大楚,對眼前這位云太子又多了幾分好

覺到時機已經,云頊放下酒盞,起向江夏皇作了一揖,淡定自若的開口。

“皇伯父,為了讓兩國關系能更近一步,我父皇的建議是,江夏和大楚可以借此締結聯姻,以消除之前的誤會,共修永世之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