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被孤立過嗎?做了父母,如何教孩子化解「同伴排斥」?
2024/07/03
4、愛吹牛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很優秀,都想給別人留下特別的好印象,孩子也不例外。于是和同齡人交往時,有意無意地想表現得「我比你更好」!
但事實上,這樣很難交到好朋友。
有研究顯示,人們更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
如果希望和別人交朋友,那我們應該設法尋求彼此的共同點,而不是試圖表現自己比對方優秀。
所以,我們需要幫孩子找到一些能夠發現或創造和同伴有共同事物、興趣、經歷的方法。比如和小伙伴一起郊游過,和小伙伴一起玩過球……共同的經歷更有助于加深彼此間的友誼。
除此之外,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多注意對方身上的優點,而不是多注意別人的缺點。
講到這里,我想起一個流傳很久的、頗具啟發的故事:
1943年,徐復觀時任陸軍少將,讀到了熊十力獨創的新儒家哲學體系「新唯識論」,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遂萌發了從師之意。
徐復觀便試著寫了一封信,表示了仰慕之情。不幾天,熊十力便給他回了信,卻是批評徐復觀來信字跡潦草,誠意不足。徐復觀立即去信道歉。
經過幾次通信后,熊十力約徐復觀來書院面談。
徐復觀向熊十力請教該讀點什麼書,熊十力向他推薦了王夫之的《讀通鑒論》。徐復觀說這本書早已讀過了。熊十力面露不悅之色,說你并沒有讀懂,應該再讀。
過了一段時間,徐復觀再見熊十力,報告《讀通鑒論》已經讀完。熊十力讓他談談心得,徐復觀就談了許多對王夫之的批評。
熊十力還未聽完就開始破口大罵: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譬如《讀通鑒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内容